埃及博物馆

  • 2014-07-11
  • 阅读608
  • 评论0
展品介绍

博物馆分为两层,包括100余个展厅和一个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入口的设计融入了古埃及艺术的特征:大门的外廓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两侧的壁龛中各有一个将法老形象欧式化的浮雕,其中一个持有纸莎草,另一个持有莲花,分别象征古代埃及的南北方。博物馆的花园中,摆放着许多著名埃及学者的塑像以及斯芬克斯像、方尖碑、石刻等室外展品。

博物馆最著名的展品是图坦阿蒙墓出土的珍宝,包括人形金棺、金樽室、金御座、王后金冠及其他王室用具。图坦阿蒙金棺是用450磅纯金制成,是人类历史上最精致、最伟大的金制品。年轻的图坦阿蒙王在18岁时死去,用三层棺匣来装殓王身。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有最内层和最外层的棺匣。金棺金制,彩漆,雕刻细腻,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图坦阿蒙御座也是金光闪闪,座椅的正面两侧各有一个金制的狮子头,扶手为蛇首鹰身的雕像,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权。御座的靠背是一幅王室家庭生活的画面:在阳光照耀下,王后含情脉脉地抚摸御座上的国王,二人目光相对,和美温馨。椅背是一块黄金板上镶石加彩,与中国的景泰兰有异曲同工之感博物馆的著名藏品还有记录公元前31世纪完成古埃及统一大业的"纳尔迈"石板、哈扶拉金字塔中发现的法老哈扶拉坐像、石灰石雕像"书记官"、"王子拉霍特普和他的妻子诺夫勒特"雕像组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古埃及艺术精品。

"王子拉霍特普和他的妻子诺夫勒特"雕像组是分别在两块石块上雕成的坐像。两个坐像均为彩绘,内置的眼睛神采焕发,保存得相当完好。王子拉霍特普光着上身,戴白色项圈,着白色腰裙,上唇有与现代阿拉伯男子类似的短胡须,皮肤黝黑。诺夫勒特神情端庄,黑发及肩,额头束有白底彩花发带,颈上绘有黑、青、红三色的项链,丰满的身躯在白色衣裙中显得婀娜动人。在头部两侧有黑色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白的底色上有人、鸟、植物、眼睛、庄稼等等,显得清晰、简洁、美丽,引起人无限的好奇心。这一组坐像也是古埃及艺术中将男子肌肤颜色与女子显著区分的代表,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陈列

埃及博物馆以广为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又习惯地称之为“法老博物馆”。埃及博物馆是一座古老而豪华的双层石头建筑物,是由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于1858年在开罗北部的布拉克设计建筑的。当时建造这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发掘出来的埃及国宝流往国外。这个博物馆后又曾两次搬迁,1902年迁至开罗新馆。博物馆前面庭院内种植有代表古代上埃及的“莲叶”和代表下埃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造纸材料——纸草。馆内设有50多个陈列室。

埃及博物馆分为两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一层陈列公元前27-前22世纪古埃及时代到5~6世纪罗马统治时代的历史文物;二层设木乃伊、珠宝、棺木、绘画、随葬品、纸草文书等专题陈列室。

一层按埃及古代历史发展顺序展出,在这里可以看到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到公元五、六世纪的罗马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古王国时期的展品以孟菲斯为中心的北埃及王墓出土雕像为主,有卡夫勒王座像,盘腿书记坐像,拉赫梯普国王及王妃民费雷特坐像等。后者为石灰岩着色像,仍保持了鲜艳的色彩。中王国时期,木雕逐渐代替石雕。陈列的彩色木雕士兵像、送祭品人像等极为精致。新王国时期,尤其是第十八王朝的年轻法者图坦卡蒙时期(公元前1584年至公元前1341年),是埃及的繁盛时代,除陈列有吐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阿孟霍特普四世等像外,还有跪像、蹲坐像等小雕像。希腊、罗马时期的展品有融合希腊写实风格的不同雕刻。

二层是专题陈列室。有棺木室、木乃伊室、珠宝室、绘画室、随葬品室、史前遗物室、图坦卡蒙室、纸草文书室等。图坦卡蒙室陈列有1700余件出土文物。其中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黄金面罩”、“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中最值得夸耀的文物媲美。尤其是“黄金面罩”,是用金板依照国王生前容貌打造,镶满红宝石,额上还塑有象征上下埃及统治者的兀鹰和眼镜蛇。这些光辉灿烂的金制品,是古代埃及财产的丰富和法老权力巨大的充分体现。二层西南角的木乃伊陈列室是埃及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里面安放有20余具埃及历代法老及其后妃们的木乃伊。木乃伊是几千年前经过制作的干尸。在存放木乃伊的人形棺木的盖上和内部,绘有死者的守护神或经文。如阿斯特姆卡布的彩色木棺棺盖,高205厘米,眼睛、眉毛用珐琅镶嵌,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埃及博物馆存放的木乃伊,有的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有的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头发和脚指甲。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17年至公元前1251年)的遗体。拉美西斯二世在埃及历史上,第一个与外敌赫梯人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所以安放拉美西斯二世遗体的展室叫“战争与和平展览室”。

图坦卡蒙墓的发掘

图坦卡蒙墓的发掘还是最有故事的一次考古事件。上个世界初,有个叫卡特的英国考古学家,凭直觉认为帝王谷(在卢克索的河对岸)还有大宝藏,并且说动了一个有钱的爵爷赞助,结果一挖就是十年,一无所获。赞助停了,心也死了,卡特正打算鸣金收兵的时候,一个小工却意外发现了墓葬的入口。卡特从英国请来了爵爷,一同进入坟墓,惊呆——东西太多了,也太美了,几乎完整无损。其实墓道里用象型文字写得明白,大意是说:谁敢惊动法老的亡灵,心遭天谴!这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法老的诅咒”,可谁也没把这当回事。没想到,这一次,诅咒应验:那位爵爷在下墓的时候被一个蚊子咬了一口,后来发炎,竟然就死了。卡特多活了几年,但后来也死于车祸。据说跟这次发掘有关的人,十年内死个精光。

好在现在看出土文物大概已经没什么危险,你看博物馆里那么多人就知道了。馆藏几乎百分之百是几千年前的真货,只有一件例外,就是并不好看的罗塞塔碑。但当年法国的天才青年商博良可就是利用这块三种文字对照的碑文才第一次破译了古埃及文字,开创了埃及学这个大学科。此碑现存大英博物馆,听说两国正在商量归还埃及的事,那个制作极其简陋的赝品(连仿制品也算不上)就是为真品占地方的。

法老的咒语

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国王(又简称为图坦国王)的陵墓上镌刻的墓志铭。这个神秘而恐怖的“法老咒语”不仅给作家以创作灵感,更让考古学家着迷。事实真的如此吗?能不能用科学解释那些看似神秘的现象呢?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4日报道,埃及古文物学会秘书长、考古学权威扎西?哈瓦斯博士正全力以赴地撰写一部新书,全面驳斥“法老咒语”。他在书中披露,“法老咒语”其实是一种可以致癌的氡气。

古埃及法老的神秘咒语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及其同伴进入图坦国王的墓穴,此后不久,卡特就由于被蚊子叮咬感染而神秘死亡。此后一直到1935年,与图坦卡蒙陵墓发掘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21名人员先后死于非命,这些人中包括主要发掘人卡特的助手、秘书及其家属等,这个咒语的传说就不胫而走。

但科学家一直认为是坟墓中隐藏的病菌导致了卡特的死亡。1999年德国微生物学家哥特哈德?克拉默果真在木乃伊身上发现了足以致命的细菌孢子(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孢子),它在木乃伊身上可以寄居繁殖长达数个世纪之久。在得知这一重大医学发现之后,埃及科学家哈瓦斯每次发掘陵墓时都要在墓室墙壁上钻一个通气孔,等陵墓内的腐败空气向外排放数小时之后再进入。由于经验丰富,在过去30年职业生涯里,哈瓦斯虽然屡屡“惊动法老神灵”,可时至今日他依然“健在”。

哈瓦斯经过检测发现,尼罗河谷诸法老陵墓的石灰墙内普遍充满了一种叫做“氡”的有害气体,而医学专家早有定论,氡气可以致癌,这也许正是导致部分考古人员患病甚至死亡的诱因。哈瓦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某些别有用心的作家和制片人之所以杜撰出一些耸人听闻的传言,无非是想借机大发其财,与这些流言斗争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人们真相,让人们了解一个真正的古埃及。”据悉,哈瓦斯公布了其检测结果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对5座尚未挖掘的陵墓作进一步气体探测,以便将氡气的危害降至最低。

前一篇:< 狮身人面像
后一篇:胡夫金字塔 >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