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关林 关圣帝君 拜谒圣人

  • 2012-03-26
  • 分类:旅游见闻
  • 阅读1418
  • 评论0

河南·洛阳·关林

洛阳关林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


景点详述

关羽,字云长,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关羽发动襄阳战役,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兵镇新野。219年冬孙权偷袭荆州,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220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送于洛阳曹操处,曹操敬慕关羽为人,用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十里,并建庙祭祀,迄今已有1790年。万历三十三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洛阳关林是我国唯一一处“林、庙”合祀关圣帝君的圣域,也是海内外唯一一处可以称“林”之庙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


立于广场上的“千秋鉴”楼,为旧时“灯影锣鼓话兴亡”的所在;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重达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连接仪门和拜殿的石狮御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甬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态,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舞楼(又称千秋鉴楼)、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关冢,构成了关林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其主体建筑上的龙首之多,为中原之最。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结构端庄,八角亭彩饰华繁、木雕精美,全为木榫勾结,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惊人的创造力。


大门

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中间大门上有九九八十一颗金色乳钉,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品级的标志。大门东西两边为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仁勇”4个大字,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一生。


仪门

仪门建于明万历年间,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当时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场所。原为明代关帝庙大门,清代改称仪门。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则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石狮御道

由仪门到大殿,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104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现时之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

石狮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时的专用步道,百狮百态,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栏板多为信众所捐修建,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刚上·故上多雕刻铜钱纹饰,寓意四方来财,故民间又称之为“生财之道”。

大殿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拜殿:位于正殿之前,与之相连,是春秋大祭之时百官僚属谒拜之所。殿中悬挂有乾隆御书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

平安殿:又称启圣殿,是关林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庙院的中心,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殿内供奉有贴金关圣帝君像,关平、周仓、王甫、廖化侍立两侧。


二殿

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

二殿又叫财神殿,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关林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之一,殿门悬挂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内塑关公武财神像,关平、周仓捧印持刀分立身后,招财童子、利市童子侍奉身前。古往今来,人们多在这里祈求生意兴隆,财运亨通,事业发达。

五虎殿:财神殿西侧配殿,五虎殿是供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殿宇,故称。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

娘娘殿:财神殿东侧配殿,建于明代,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女儿虎女和儿子关兴。殿内东西两侧绘“祛病祈福图”和“求子还愿图”。民间流传胡夫人能祛病送子,故人们多在娘娘殿前燃香祛灾、诚心求嗣。


三殿

三殿又称春秋殿,也称寝殿,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殿前有旋生和结义两株奇柏,殿内塑有关公夜读《春秋》像和关公睡像。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立于关林(冢)前奉敕碑亭内,碑文记载了关羽生平事迹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是关林称“林”的重要依据,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对关林崇祀不断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关林在海内外数千座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关冢

关羽灵首埋葬之处,高17米,面积达2600平方米,冢正面南墙有康熙五十六年所建石墓门,门额题“钟灵处”,墓门对联为:“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

始于汉末,如今绿草如盖,高峻出尘,虽江山已改,而元冢依然。“关林翠柏”是洛阳“八小景”之一,古柏千章,葱茏回合,每当大雨急住乍晴之时,云气如烟,似袅袅香篆,悠悠绕冢流走,奇幻之景,令人拍案称奇。千百年来,关羽作为忠义化身、道德榜样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敬仰。他的“忠义仁勇”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已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亲情的桥梁和纽带。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关林成为海内外华人谒拜的圣域,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碑刻墓志室

洛阳传世出土的碑志计5000馀方。碑志涉及家族源流、乡里区划、民俗风情和重大历史事件等。如陈列的北魏元怿父子墓志,反映了“宣光之变”和“河阴之难”;护国定远侯墓志,记述了其纵马仗节、驰骋疆场的最后一段人生;唐志不仅再现了成熟的书法之美,也刊刻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钱俶墓志,则记载了献地纳降的政治军事背景,和北宋朝廷对其超越常理的阶下恩宠。墓志,是集体的载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