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文化历史介绍

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传说

相传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是三姐妹,父母要把她们嫁往西方,大姐怒江只会发怒,二姐澜沧江只会发急,三妹金沙江姑娘娴静稳沉,暗约两个姐姐往南逃去。来到丽江石鼓,两个姐姐执意继续南游,金沙江姑娘却立志去太阳升起的东方,就告别姐姐,毅然转身东去,于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

父母派玉龙、哈巴两兄弟追截出逃的三姐妹,两兄弟来到丽江白沙,面对面坐着挡住去东方的路。两人跑累了,就约定轮流守候,谁放走姐妹就按家法问斩。玉龙睡着了,轮到哈巴守候,金沙姑娘见状,就放轻脚步,唱起了优美的催眠歌。她一连唱了十八支,哈巴听着听着也睡着了。金沙姑娘乘机从他们的脚掌间溜了过去。

玉龙醒来,见金沙姑娘早跑到东方去了,而哈巴还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头,随即转过背去痛哭。两兄弟从此化成了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他俩之间形成了虎跳峡,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变成了虎跳峡的十八滩。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