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烧钱补贴,旅游B2B平台还能怎么玩?

  • 2016-08-01
  • 阅读274
  • 评论0
2016年,旅游B2B市场看起来一片红火,各类B2B平台接连获得高额融资。


  看看这一系列名单:B2B平台票管家在新三板挂牌,全品类旅游B2B平台欣欣旅游、驰誉旅游、上海旅游资源交易中心相继完成了亿元级别的融资,酒店B2B平台蜘蛛旅游网最近也获得千万美元B轮融资。根据下图的融资情况统计,近两年旅游B2B企业合计完成的融资额超过了25亿元人民币。

中国OTA市场的整合和日渐走高的流量成本也使得一些原本专注于C端的创业公司将目光瞄准了B端市场。近日,“我趣旅行”宣布推出全球目的地参团B2B平台“66号”,乐派网和泰坦云也进入了旅游目的地分销领域,使B2B领域又多几枚玩家。


  随着各家旅游B2B平台的不断发展扩张及新玩家的加入,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旅游B2B平台现在仍处于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那么,旅游B2B平台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为行业创造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环球旅讯记者对话了国内两家有代表性的旅游B2B平台的负责人来探讨这些问题。


  旅游B2B平台的价值究竟在哪?


  如今,旅游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自由行、小包团的形态在市场上受到追捧,只做标准化的跟团游线路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中小旅行社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B2B平台的服务链条日益变长。


  拿驰誉旅游来说,该公司于2014年进入旅游B2B领域,旗下拥有批发商联盟品牌欢途与旅游分销同业品牌美程。现在其定位是一个第三方中立的全产业链整合平台,主要产品是跟团游线路产品和酒店、用车、保险、导游等碎片化资源,目的是“让买方(组团社)能在这个平台完成一站式的采购”。

驰誉旅游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刚表示,旅游B2B平台解决的主要是采购渠道、驰誉旅游主要解决两个痛点。“卖家的痛点就是钱,我东西给你了能不能收到钱,这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买家最关心产品,你的产品好不好、是不是符合我的要求,是否足够多足够全、有性价比。”


  同样深耕这个领域,欣欣同业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复合型旅游B2B2C平台。欣欣旅游CEO赖润星对环球旅讯表示,交易只是自己平台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提供给B端的增值服务,“我们既有业务,还有系统,还做同业社交,帮用户做日常的管理,以及面向C端的营销等”。目前,该平台上的产品主要为各类旅游线路,以及机票、酒店、门票等单品。产品结构是周边短线占比高于40%,单品约20%,国内长线约占20%,其余为出境线路。

在具体的交易中,旅游B2B平台也充当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就驰誉而言,支付环节是“买家先付给平台,平台根据产品的类型与约定的条款,按时付给供应商”;欣欣同业的做法不同:该公司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即其股东腾邦授权使用的腾付通,类似于支付宝。


  据介绍,驰誉旅游在2015年完成了42亿元的交易量,其中,30亿元的交易额是买卖双方在线上进行下单并完成支付流程的。欣欣旅游网在2015年的交易额则超过了25亿元。


  除此之外,供应链金融服务是旅游B2B平台都已涉足的一块业务,驰誉旅游和欣欣同业都在对上下游的旅行社提供信贷服务,但目前业务发展还处于初期。再比如,近日旅游圈获得了招行十亿元的授信,来拓展金融信贷服务。


  那么,旅游B2B平台究竟能为中小型旅行社创造什么价值?业内人士认为,旅游B2B平台对于上下游交易库存的实时连接非常关键,比如欣欣同业借助其研发的ERP系统为旅行社与OTA之间提供80%以上的系统直连。如果连接的效率不高,就无法为买卖双方的交易创造价值。但如果单纯做交易的撮合,平台的价值也很容易被线下交易所替代。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