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逛聊城(山东)

  • 2016-09-06
  • 阅读1196
  • 评论0


一群新闻工作者,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乍暖还寒的春光里,我们相聚在聊城。短短几天,匆匆旅程,却在每个人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记者眼中的聊城,该是一番怎样的风情呢?

NO.1江城子·惜别聊城

千古风云光岳楼,凌空建,尽风流。

烟花三月,载梦游东州。依依淡柳弄新柔,触离愁,情难收。韶光不为多情留,思悠悠,几时休?

犹记多情,把酒结新友。醉卧阳谷君莫笑,梦中人,莫相留。

因为水,让聊城有了“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的美名。缘水而居的城市居民,惜水、爱水,更懂水,他们把水当成这座城市的魂。如若将纵横交错的30余条河流比作琴弦,将春水吹动河水波浪看成音符,那么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就是慢奏的聊城古韵。

漕运要道运河,哺育众生的黄河交汇在这里,东昌湖、徒骇河、马颊河等众多水域,如同它们最疼爱的孩子一样,独恋聊城,舍弃了随波逐流,定居在这里,为古城充盈了经济与文化的厚重。

登上中国十大名楼光岳楼,眺望整个聊城,满目尽收佳境。脚底的古砖、历经640个春秋而不腐的木质围栏、泛出铜锈的古钟,见证着这座城池昔日的辉煌。俯首河湖交错的沃野,城市的中央,拔地而起的高楼与古朴的光岳楼、山陕会馆交相辉映,将现代与未来连接。

借着光岳楼的风,仿佛能听到景阳冈上武松打虎的吼声,看到狮子楼上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豪气。

柴府花园内,陈桥禅让的大爱,柴氏让权的佳话,至今仍铭刻在誓书铁券之上,闪闪发光,泽布众生。

高唐县衙大牢后院的枯井旁,李逵曾经坐筐下井救柴进,兄弟情深,大义豪情。聊城人,以此为榜样,践行着好汉的互帮互助精神。

还是因为水的缘故,给予了聊城更为多样的生态。仰赖水的恩赐,这方沃土根子里就有了水柔情。中华水上古城的夜幕,绚烂多姿,五彩的灯光下,点点波浪伴着微风,泛舟湖上,荡涤一天的尘事,在温柔的夜幕下。听水的声音,俯瞰粼粼波光。若隐若现的隔岸戏曲声夹杂其中,如身临他乡,融入古往的思绪便悠然而生。

养生阿胶,更是聊城的一张名片。聊城东阿的阿胶好,如果要问个究竟,大概是原材料的原因,其实里面最大的学问还是因为聊城的水。

聊城人都说,他们的城市是一个让女人更美丽,让男人更豪放,让鸟儿更欢乐,让心灵更纯净的城;是江北一个不缺水的城,是让人忘记烦恼的城;是一个让人放下浮躁,心回静好的城;是一个大爱豪情世代相传的城。

这一切,经过数日的江北水城之旅,你自己将一一解开谜底。

NO.2蔓奏天籁韵聊城

知道聊城,是因为水,初次亲近聊城还是因为水。

当按照服务员的指引,离开阿尔卡地亚温泉酒店大厅,转角进入回廊的时候。嗅觉里便布满了湿润的空气,透过窗纱,回廊两边,汩汩流淌着泛着热气的温泉水,烟雾缭绕,如步入梦境般的感觉。

NO.3江北水城的光阴故事

走过万水千山,寻过无数美景,而江北水城——聊城,却是毋庸置疑的难忘与亲切。聊城,若是一个人,长相大概就是那种你一眼就容易喜欢上的样子。一条条大方石砖铺成的石板路纵横交错,将水面切割成一块块剔透的璞玉,古运河的水倒映着山陕会馆古韵建筑的一角,清洗了水上明珠脚下的泥淖,倒映着无数行人的影子,记录着每个人和光阴有关的故事。

沿运河走过,天色正值黄昏,石板路俨然已沾上了夕阳金色的璀璨。路旁一所小学的大门打开,飞奔出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有的步行,背着小书包一路飞驰,穿过了运河之上的大桥;有的骑着一辆小巧的脚踏车,车把上清脆的小铃铛叮叮当当一路歌唱;有的伸出了稚嫩的小手,被一双大手紧握着,他们走啊走,走过河畔,走过大桥,路过了光岳楼,绕过了水上明珠,融入了江北水城醉人的景色之中。这些幸运的孩子,正在聊城宽广的怀抱和绝美的风景中,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在我这个外地人眼中,淳朴热心的聊城人和风景的完美融合,才是尤为重要的风光。

我无非是一个游客,我若也是那运河边的少年,便能像他们一样在古运河畔荣享聊城的慈爱关怀,将我甜蜜的童年和最快乐的时光,伴着美景一起谱写在古运河滴滴清水之中,随着运河的水,一起流淌进历史,流淌成一段和光阴有关的故事。

NO.4光岳楼:城市“大转盘”的闹中守静

前往聊城之前,我特地在网络上搜索了聊城名胜古迹的资料,细看之下不禁汗颜,原以为聊城最出名的是因为《水浒》而声名大噪的景阳冈、狮子楼,却忽略了聊城文化其实渊源很深。

据文字记载:“唐虞三代,聊城属兖州之域。古代中国之九州,聊城亦是众多东夷部落中的一员。其时,阳谷景阳冈是少昊登帝之处。”其后历史记载颇多,朝代更迭、英才辈出,齐国故地,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在《魏书》、《汉书》等史书中都有记载。

经过了雾蒙蒙的一天后,去光岳楼的当天上午,阳光普照、春日晴好,站在光岳楼前,古巷名楼,质朴端庄,在城市中心的车水马龙中,车辆环绕其下而行,自有一番气派,既具备了城市“大转盘”的功能,又在城市喧嚣里闹中守静。

据史料记载:光岳楼旧称“古楼”,明洪武七年,用从运河运来的修城余下的木料所建,初名“余木楼”。这个显然是“计划外”的更鼓楼,如今不仅成为聊城历史迁延的见证,“光岳晓晴”更成为古东昌府之八大景之首。但在建成之后近百年,更鼓楼一直默默无“名”,明吏部考功员外郎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云:“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

3月底的阳光温暖和煦,登上光岳楼,城市的热闹依然,楼上却是另一番景致,安静着、古拙着,在游客来去匆匆的脚步和各种拍摄中安然矗立、不惊不乱,对比着古楼下现代气息的车来人往,自然令人心生出对于故城风范的感叹。

一个城市,高楼林立、霓虹碍月,却依然抵不住一个光岳楼,就这么静守在城市中央,在一派繁忙中沉静出古城韵味,应该才是聊城真正的品位所在。

NO.5去聊城——找寻属于自己的宁静

2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一行已经打包好行李,西北方向,目的地:江北水城——聊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聊城,第一次约是在两年前,和朋友一起过来,停留时日不多,对聊城大致的印象好像除了聊城大学那醒目的校门外,其余聊城的印记所剩寥寥。也是由于有任务在身,无心欣赏,匆匆几眼便离开了。

再次来聊城,虽说时间不长,模糊中聊城的印象却变得异常明晰,感觉聊城不大,街面上非常干净,人也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是没有城市里惯有的那种聒噪和不安定。在热心的“地主”胡大哥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已触及到了这座水城的精华:光岳楼、山陕会馆、运河博物馆、中华水上古城、水城明珠大剧场等景点,无一不是江北第一水城的最好写照。

山陕会馆是位于京杭大运河边上的一座商业古建筑群,对于喜欢古建筑的我来说自是非去不可了。特别喜欢会馆里的二层小戏楼,山宇造型,踱步上去,会馆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一览无余,臆想古代的聊城商贾云集于此,喝茶看戏的悠然场面,若是我出生在那时应该也是生意好手吧,坐在太师椅上喝茶论道,侃侃而谈。想到此不禁心生惬意,拍了两张照,也就满足了自己那小小的虚荣心。

聊城之所以叫做江北水城,我觉得最好的印证应该是在夜幕降临时,在东昌湖边。晚上十点多,晚风微袭,我们来到了东昌湖边,经过一天的奔波,安静地坐下来,这时,古老江北水城的容貌越发的清晰起来,湖面没有霓虹灯,但在远处点点灯光的映射下,东昌湖仿佛活了起来,谈不上五彩斑斓,却显得静谧和谐,微风轻抚,湖面轻轻低吟着,仿佛在诉说昔日水城的繁荣和辉煌。

走过的城市也不少,尤其是现代的中国城市,熙熙攘攘,大同小异。正留下深刻印象的能有几座呢?我觉聊城应该算一个吧。

NO.6爱我,你就“泡泡我”

前段时间大热的宫斗戏《后宫甄嬛传》中,甄嬛在侍寝之夜,皇帝恩赐其沐浴汤泉行宫的缠绵场景让人记忆犹新。一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更令我们浮想联篇。

也许我们不是杨贵妃,千年之前的华清池与我们无缘,但是荡涤人心的泉水,能让爱意暖暖的温泉,在这里我们就能触手可及。

没错,爱我,你就“泡泡我”!“我”呢,就是聊城美丽的阿尔卡迪亚温泉!

优雅地坐落于聊城东昌湖西南畔,占地面积200余亩,地上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温泉面积近8000平方米,这座“中式园林建筑”与“江南水韵风情”合璧的五星级酒店,处处向游人展现着她“秀外慧中”的风采。采自1800米深处的温泉水,出水温度58度,更富含偏硅酸、偏硼酸等4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温润、细腻、清澈、透明。这极具养生功效的内涵,让人忍不住想要融化在她温柔如水的怀抱中。闭目冥想,褪去浮躁,彻底放松享受,才不算辜负了这人间四月的美好天光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粉嘟嘟的桃花似乎也因为这里的暖意而开得特别好,偶尔那几串低着头含苞待放的小骨朵,又像是在窃窃私语,又像是在小声唱歌。疏影横斜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浅山,宛若江南大户人家的别院。不过我们这些女孩子的心水之泉,当属那美容养颜的花果温泉啦。

美容养颜的玫瑰泉,四君子之一的山菊泉,气质高雅的百合泉汩汩流淌,再有身旁这些粉嫩可爱的桃花精灵们的陪伴,我想花儿们滋养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带着我们的心灵重走了一回爱丽丝梦游过的仙境吧!

也许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寒冬泡温泉,但在这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北方三四月间,不妨让我们浸泡在这儿,缓缓释放出沉积了一冬的寒气,给身体注入满满的能量,开启新的旅程吧!

NO.7一城一湖醉人间

到聊城之前,聊城之于我,是一座写在小说和历史上的城市,这里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诸多故事的发生地,如景阳冈、狮子楼等;这里在历史上还曾是靖难之役的主战场,燕王朱棣统帅的北军和盛庸率领的南军多次在此地激烈交锋,大明王朝的格局差点在此地改变。此次聊城之行前,我一直在想现实中的聊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从济南出发,一个小时的车程便进入了聊城市区,刚进城区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目力所及范围内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随着车子不断前进,浩渺的东昌湖映入眼帘,登时觉得这座城市有了灵性。东昌湖水面辽阔、风景旖旎,湖边杨柳依依,水面碧波荡漾,湖中古城建筑鳞次栉比。常言道“南有西湖,北有东昌”,西湖美在水,美在山,美在苏堤、白堤,美得让人目不暇接;而东昌则美在湖,美在城,美在城中有湖、湖在城中,同样美得让人如醉如痴。

车子环湖而行,在湖西岸偏南的位置我们遇见一座样式别致的建筑物,这就是水城明珠大剧院。景如其名,在烟波浩渺的东昌湖畔,半球形的建筑将东西方文化巧妙融为一体,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如同一颗明珠嵌在湖边。据说该建筑具有独特的闭合和开启功能,国家大剧院的效果早已震撼了我们的眼球,水中明珠在闭合时颇有巨蛋的风范,而开启时的效果则可以与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相媲美,但因行程仓促,没有机会见证它开启的壮美身姿,稍有些遗憾。工作之余,来这里观人文艺术,赏东昌美景,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两旁随风摇曳的幌子似乎向我们诉说运河两岸昔日的车水马龙,碧水、杨柳、古槐、青石、白墙、灰瓦,自然与人文在这里交汇,现代与历史在这里融合,聊城、东昌湖,城中有湖,湖在城中,这是一座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