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也有大作为 温州省级3A级景区村庄达到101家

  • 2019-05-23
  • 阅读324
  • 评论0
温州网讯 日前,温州市2019年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评审会召开,采取打分制,从主题、项目数量和质量、项目分类结构、规划文本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查和质询,对全市3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作全面评估。可以预见,乡村振兴依然是接下来的高频热词。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究竟是什么?这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大课题,温州一个个小乡村用生动的实践作了直观地回答。据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创成4876家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750家;温州市创成A级景区村611个,其中3A级景区村101家。一个个蜕变中的景区村庄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目的地,更是我市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处处是景

  每个村庄都是富美画卷

  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一年前,位于楠溪江上游的岩坦镇源头村还是个“藏于深闺”的偏远小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游客盈门的网红村。村内道路两旁,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小楼门前,是一个个美丽的诗意小院;悠悠绿水之上,坐落着一栋荣膺北美设计大奖(“GRANDS PRIX DU DESIGN”公共空间大奖)的舴艋舟文化馆;片片舴艋舟,载着远近游客,追溯山水田园诗的源头。

  “我们结合舴艋舟游线的开辟,还吸引了乡贤回乡投资发展。”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村委会主任陈小静介绍,通过村居环境的全面提升、千年历史的舴艋舟及航道复原等,将源头村打造成为楠溪江上独具乡土气息的旅游目的地。

  源头村的蝶变,是我市A级景区村庄创建的生动案例。苍南钱库镇项东村,通过投资数百万元,开展“五水共治”、沿河民房外立面改造、修建水上栈道等工作,打造了白墙黛瓦、亭台长廊、风光秀丽的水乡风情;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用“荷美东岙”主题彩绘扮靓村居,并依托“中华进士第一村”的深厚文化资源,从“粮区”晋升为“景区”;文成县峃口镇新联村,紧抓飞云江十里画廊建设发展契机,打造樱花岛、桃花岛,开辟沿江百亩果园,家家户户还打理起自家的小花园,种满了四季果蔬,一派生机和绿意,让坚守在村里的人们眼睛亮起来……

  越来越多的乡村像源头村一般,通过开发旅游核心产品,提升旅游交通、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与服务等工作,将村庄打造为备受市民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散发出由内而外的魅力。据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至2021年,全市将创成1000个A级景区村,其中3A级景区村200个、3A级及以上景区乡镇20个、3A级及以上景区县城5个、精品民宿1500家、20家金果级及以上采摘体验基地。

  村村有料

  催生乡村旅游花样业态

  有了村容村貌的“面子”,更少不了核心文化的“里子”。温州不少景区村庄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文成县百丈漈镇下石庄村,坐落于西南侧石钟山下,村内3条溪流穿村而过,四周青山掩映。凭借7座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古祠堂、20多座古民居,以及富松亭墓、石钟坦拳等文化特色,村中开办文化创意园、农家书屋、牛栏咖啡,引进石门台等特色古民居民宿等,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距离下石庄村不远的百丈漈镇新亭村先后举办茶文化节、彩色稻田观赏等一系列活动,建设了近千平方米的文化礼堂和特色民宿;洞头区北岙街道打造的古渔村振兴示范带,一带带六村,村村各不同,让白迭村等传统渔村焕发新生。据悉,示范带上已流转闲置虎皮石民房71幢,利用这些闲置的民房发展酒吧、渔家乐等星光经济业态和示范带沿线民宿产业,精品民宿项目也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苍南县马站镇中魁村,则大力发展四季柚经济,培育近700亩柚园,还别出心裁地种植了30亩花田。每年立冬前后都举办四季柚采摘文化节,金黄的柚果挂满枝头,让中魁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通过景区村庄创建,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风光型、田园采摘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温州打造了一批集美食美景、鲜蔬鲜果、民居民宿、乡风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据悉,接下来,我市还将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渔业、林业、卫生、体育、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非遗、采摘、红色、民族、体育、民宿、康养、微旅游等主题村庄,构建创新型、多元化、分层次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户户参与

  创新模式共享发展红利

  一泓秀水醉游人。走进平阳水口村,入眼的是绿满山野、清澈的潺潺溪水、错落有致的民居,以及清凉惬意的临水民宿、水上餐厅。“我们当时下定决心要动员全村做乡村旅游,哪怕摸着石头过河。”水口村村书记徐宪展告诉记者,水口村的蜕变得益于“村集体+公司”的发展模式。由村内党员干部率先发起成立了悠乐谷农业观光有限公司,集资1200多万元大力提升村内道路、河道、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开发水上餐厅、生态天然游泳池、民宿、亲子游乐区等配套设施,其中村集体占有公司20%股份。目前,该村已有5家民宿,74张床位,旅游从业人员150多人。

  水口村曾在六七年前被戴上“最脏村”的帽子,当时村里有60多户村民从事生猪养殖。如今,养猪倌摇身一变,当上了民宿老板。在温州,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跨区域联合开发、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开发等多种方法,大力推动村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不仅大幅度提升村集体收入,也极大地带动村民投身旅游开发的热情,比如永嘉县屿北村开全省“整村置换”之先河,泰顺徐岙底村则与墟里民宿团队签约,启动整村开发等等。

  但相比于以往让“村外人”参与“村里事”的合作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温州乡村开始呼唤乡贤回归,通过村企共建、城乡互联实施一批特色旅游业、商贸服务业、高效农业项目,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比如永嘉岩坦镇去年底短短三个月,就吸引了400名人才、2亿资本和8个旅游项目回乡。瓯海丽岙街道梓上村、文成铜铃山镇铜铃村等知名侨乡更是引进了“村集体+华侨+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温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9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数就达4156.76万人次,同比增长38.14%;旅游业总收入1334亿元,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30.27亿元,增幅达112.36%。接下来,在村企合作的基础上,温州还将启动文化产品植入A级旅游景区专项行动,谋划与景区景点相吻合的舞台艺术精品,鼓励专业赛事进旅游景区,研发温州文创旅游伴手礼,带动更多村民增收、村集体增收、企业经营见效益。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