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涠洲》——珊瑚礁物种生物多样性

  • 2019-12-11
  • 阅读664
  • 评论0


生态涠洲:珊瑚礁物种生物多样性




涠洲岛是广西沿岸海域中最大的岛屿,也是南海北部湾中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海沿岸南面滨外浅海,离大陆海岸直线距离48千米。地势呈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40米,最高点位于南部西拱手海拔78.96米,自南向北缓缓倾斜,微有起伏,南北长约7千米,东西宽约5.86千米,全岛岸线长26.43千米,陆域面积24.98平方千米。本文根据涠洲岛的海底地形及参考以往历史调査资料,沿岸海域布置断面,调査珊瑚礁的种类、分布状况、覆盖率,进行多样性特征分析等,为涠洲岛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开展、可持续保护管理提供新的资料。


一、珊瑚生物多样性



通过对调査断面的影像资料的判读,计算出主割面每属珊瑚的重要值和重要值百分比,说明了涠洲岛各个主剖面位置的造礁石珊瑚种群在科、属分类阶元水平上的组成和相对丰富度。


在属级组成中,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滨珊瑚属(Porites)、蔷薇珊瑚属(Montipora)为优势类群,其属级重要值百分比分别为25.8%、17.5%、15.1%,其余属重要值百分比均低于9%的有15属,低于1%的有5属,反映涠洲岛珊瑚种群属级组成上的均匀度较高。


二、珊瑚礁分布情况



涠洲岛珊瑚礁的发育可追溯到7000年前,自全新世7000年来,涠洲岛造礁珊瑚生物首先在其北部的后背塘至苏牛角坑沿岸岸外生长发育形成珊瑚礁,其后约4000年来,相继在其东北部、东部横岭、下牛栏和西南部竹蔗寮、滴水村岩外。


涠洲岛的岸礁发育与海岸发育的阶段相匹配:陡崖侵蚀型海岸——无岸礁,缓坡侵蚀型海岸——雏形期岸礁,过渡型海岸——幼年期岸礁,堆积型海岸——壮年期岸礁,其中过渡性海岸、堆积型海岸属于珊瑚分布相对比较多的区域,而过渡性海岸主要为西南部海岸、堆积型海岸主要为北部、东北部海岸,可见,从地质研究资料表明,东北部、西南部沿岸海域的岸礁属珊瑚礁发育最好的区域。


三、珊瑚种群结构特征



涠洲岛在属级组成中以角蜂巢珊瑚属、滨珊瑚属、蔷薇珊瑚属为优势类群,在科级的组成上,以蜂巢珊瑚科、滨珊瑚科、鹿角珊瑚科为优势类群。西南部的主剖面W2、东北部的W5的珊瑚属种最多,说明了两个剖面海域珊瑚生物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这与涠洲岛历年来的珊瑚礁分布有关,从1986-2006年的涠洲岛珊瑚礁资源调査资料(1-4)已反映出西南部、东北部海域珊瑚属种较多、珊瑚覆盖度较高。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