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人出发和归巢的地方|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

  • 2020-12-30
  • 分类:铁腿户外拓展日记
  • 阅读950
  • 评论0
家是一个人出发的地方也是最后归巢的地方|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

家是一个人的根,不论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走多远,走多快,做了多久,人都会把家当做自己的归属,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叶落归根,大概就是游子也罢,市井也行,都逃离不了一个字:老去。而最后家就是他的终点,落脚地。

我记得蔡志忠说了一句话:家是什么,就是一个人休息的地方,或者停靠的港湾。很多人忙到不能所以,或者有家不能回,这种无家可归的人或许是可怜的,也许他的家庭是没有安全感的,主客观都可能是原因。

不过,一个人真正能走多远关键还是看他的家,给了他多大的安宁,多大的力量,多少的温暖和爱,总之,这种成就感,安全感,梦想的力量都来自于家的感受,起点及终点,当下及未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家文化,家族传承一直就是我们的血脉不断的根源,这种血浓于水的情义不是物质的发展所能取代的,世界一直在变,而总有些简单纯粹甚至寂寞的东西是不变的,是无法撼动的,因为情义,情义就是人心,这个文化的东西无法控制,说不清看不着,可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爱护国家,团结民族,孝敬父母,珍惜同伴,关心家庭。耳濡目染或者潜移默化,一代一代传承,从未间断。

大人已经是大人,还会更老,而孩子却在成长的路上一步一步向前,因此,孩子的感受就是未来的希望,他获得家人的温暖和关怀越多,他对社会的敌意就越小,获得的信任越多,他们就越自信越有力量和勇气,获得家人的高质量的陪伴越多,越清楚人是需要享受寂寞,需要专注,需要努力上进的;父母的情感越牢固,他们越相信家的重要,越能建立信任的伙伴关系,越有信心面对自己的感情或者爱情。

人的长大,不是18岁的成年礼,不是一个词语,也不是30而立,而是,选择在有物质基础和创造收入能力的前提下,在能够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能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路的前提下,开始思考,自己的后半身是,孤独终老还是携手入土,是愿意为家庭家人,放弃一些“有分歧有争议的自己”,还是愿意在纷纷然然的琐事中沉淀自己,寻找未知的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只是,我们在一起。

大多数有成就的人,那个常说的:老家,基本都是回不去的,这个只是物理上的遗憾,但是,他们心里永远都有一个自己的家,不是那个狭隘的油腻的小家,而是,从新被自己定义或者认识的家,而这个更大的家,可能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