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淡旺季,计调来调剂

  • 2014-02-13
  • 阅读894
  • 评论0
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以及丰富的地热资源,依托这些海岸线发展起来的海滨度假景区以及依托地热资源发展起来的温泉景区数量庞大。但这些以水为主的景区(简称水景区)始终无法摆脱淡旺季的烦恼。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有何对策?

  视陆上景观打造,淡旺季瓶颈难突破

  淡旺季成为目前国内主打水上旅游项目的景区难以突破的瓶颈,其主要原因是水景区在布局上没有做到和谐。大部分水景区把全部力气都花在做好水上项目,而不约而同地忽略了岸上(陆地)景观的打造,这是国内以水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景区深受淡旺季困扰的根源。此外,还有:

  1.自然因素。以水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景区容易受到地域、气候、季节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根据游客心理调查,在开展水上乐园、漂流、海滨等旅游项目时,游客在水温(气温)低于27℃时就不愿意碰水;而对温泉项目而言,外部气温高于25℃游客就会裹足不前,下水意愿明显降低。

  2.产品过于单一。与综合性的旅游景区集群相较,温泉、海滨以及漂流、水上乐园等景区的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产品单一化让这些旅游景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时,比如温泉遭遇炎热夏天,海滨遭遇寒冷天气,漂流遭遇寒冷、雨雪天气等等,都无法正常经营,淡旺季的瓶颈也自然难以突破。

  3.国家的休假制度。一般来说,大家普遍将春节、“五一”和“十一”等国家规定的假日所在月份作为旅游旺季,另外,七八月因为学生放暑假也被列为小旺季。国家的休假制度使得人们的出游时间相对集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旅游景区的淡旺季。

  水景区“淡”“旺”尴尬

  所有的景区在规划建设时都有一定容量。旺季时,由于大批游客的涌入,给景区的交通、供水、供电、旅游设施的保护、酒店的接待、游客安全等带来极大压力。超负荷的运转,超容量的承载,使游客得不到舒适的游览环境,其旅游兴趣必将遭受影响,对景区评价也大打折扣。

  淡季时,景区的各项设施比如酒店客房、游乐设施、餐厅等资源大量闲置,员工难以安置等等。众多设施也会因闲置而折旧贬值。景区也因无法持续经营而影响到后续的投入与健康发展。

  六大法宝打造全盛水景区

  1.旅游主题集群化打造。即通过不同的旅游主题打造,形成景区集群化优势,延伸景区产品线,突破水元素景区产品单一局面,做好岸上工夫,实现旅游主题之间的优势互补。

  2.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适当拓宽客源市场。比如漂流、水上乐园等旅游景区,目前主要把目光锁定在年轻人身上。然而绝大部分年轻人只能在有限的几个黄金周内游乐。中老年群体日渐庞大,这个群体大多数有钱有闲,因此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非常庞大的客源市场。

  3.改善景区内部管理和运营。淡季时,为了适应集体商务游客,可以将两间大房开辟成高品质的卡拉OK房;而一到旅游旺季房间不够用时,则可以把娱乐室重新布置成房间,以容纳更多的游客。

  4.淡季做品牌,旺季做市场。旺季过后,市场可能要沉寂好几个月,有些甚至长达半年。如此长时间的沉寂,会让有些景区原本积累起来的人气和名声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因此,在淡季时这些景区也别忘了促销打广告。

  5.通过淡旺季不同的收费措施,实施积极的淡旺季管理。许多人喜欢“扎堆”旅游。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差异化收费措施,将能达到错峰出游的效果,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景区的淡旺季。

  6.通过景区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也能突破产品的季节性界限。在韩国爱宝乐园,隆冬腊月游客们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坐在圆形橡皮艇上玩丛林漂流,丝毫不受寒冷天气的影响,乐园的重要法宝就是其规划和管理的合理。

e0d7_b.jpg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