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三位一体的绿色

生态的底色是“绿”,“绿”的基础就是林业。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始终居全省首位的黄山市,在实施“生态强省”的战略布局中,无疑是一颗重要的“棋子”。

  2010年11月,黄山市开始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以“保绿”“还绿”“增绿”“强绿”“存绿”“驻绿”为统揽,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全方位开展交通沿线、景区景点、重要节点绿化和山场植树造林,全面加快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

  优势:坐拥青山绿水 “绿化”步伐从未停止

  尽管已是冬季,位于黄山市的新安江两岸依然满目翠绿,许多人来此游览,沐浴着和煦阳光,陶醉在大好山水间。自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以来,黄山市对这里原来栽植的香樟、桂花、紫薇等200余株大、小乔木进行调整、重新布点和移栽,研究设计地形塑造及地被植物栽植,使得园林景观效果大为改观,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新安江生态价值,更成为黄山旅游一大亮点,市民游客纷纷前来休闲观光。

  愈发美丽的新安江只是黄山市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的一个缩影,而当下正在进行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则是黄山市一直致力于生态保护、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鲜活写照。用黄山市主要负责同志的话来说:尽管坐拥青山绿水,但黄山市的“绿化”步伐从未停止。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共人工造林450万亩,全市有林地面积由597万亩增加到102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7%提高到77.4%;活立木蓄积量由2127万立方米上升到3373万立方米,呈现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喜人局面;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黄山市共完成107.21万亩,大大加快了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18.32万亩、占规划任务的126.3%,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城镇25个、森林村庄166个、森林长廊136公里,多层次绿化全方位推进,已初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